通知公告:
  • 欢迎神长、教友和读者朋友们为本刊赐稿,来搞形式不拘,字数最好在1500字以内,请将稿件发至本刊电子邮箱(QQ727582021qq.com),务必留下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等,以便赠送样刊。如蒙赐稿,不胜感激。 2021-07-27
  • QQ727582021qq.com),务必留下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等,以便赠送样刊。如蒙赐稿,不胜感激。 2021-07-27
  • 以尊重和体贴的心去爱人 2018-01-08
信仰随笔
信仰随笔
当前位置: 首页> 信仰随笔

以尊重和体贴的心去爱人

时间:2018-01-08    作者:渺渺



每逢假日,我总会回到家乡——美丽的长寿湖畔。清晨,当我漫步在湖边蜿蜒的小路上,远远望见山岛环黛,薄雾蔼蔼;细赏水中倒影,白云浮动;微风吹来,湖岸边的一株株芦苇婆娑起舞,摇曳生姿,轻盈的芦花层层翻动,好似海洋的波涛,煞是好看。我禁不住跳进那“芦苇洋”里,真想随着那起伏的波涛逍遥飘荡……可是当我把脚刚刚踏入“浪花”里,眼前出现的情景却令我大失所望:凡我脚踏到的,身子碰到的芦苇纷纷悄无声息地缓缓倒下去,扶起一根,却发现它那中空纤细的芦苇杆已被我压伤折断了,实在脆弱得不堪一击,就在一瞬间,我这个冒失的游客就成为芦苇生命的“终结者”,实在有几分惭愧!

正当我感叹芦苇生命脆弱易逝的时候,心里却不知不觉浮现、诵念着圣经经文:“已压破的芦苇,他不折断;将熄灭的灯心,他不吹灭……(玛12:20)是的,正如我今天亲身所经历的,还有什么比压破的芦苇或将熄灭的灯心更软弱的呢?——被压破的芦苇生命奄奄一息,处境已经十分危险;将熄的灯心虽然仍有一点火花,但也几乎是熄灭的,即便是婴儿的呼吸也足以将它吹灭,再没有一样东西会比它们更纤柔脆弱的了。然而,依撒意亚先知却应许人们会有一位上主的仆人,救世主默西亚来到世间,他的谦卑和仁爱足以扶助救援那像压破的芦苇和将熄的灯心般软弱的人。他说:“看,我的仆人,他是我所拣选,我所钟爱的;他是我心灵所喜悦的;我要使我的神住在他身上,他必向外邦人传布真道。他不争辩,也不喧嚷,在街市上没有人听到他的声音:已压破的芦苇,他不折断;将熄灭的灯心,他不吹灭,直到他使真道胜利。外邦人将要期待他的名字。”(依42:1—4)

耶稣——正是依撒意亚先知预言中默西亚的名字,在他降临世间传扬真道的日子里,救治了无数患病附魔,聋哑残疾的最可怜悲惨,最纤柔软弱的人,他不但救治人的身体,更能透过他讲论的真理医治人的灵魂,使人们弃恶从善,解放被罪恶奴役的人灵。他从不嫌弃打压任何一个罪人,对待被社会谴责唾弃的罪人,如同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那样“已压破的芦苇,他不折断;将熄灭的灯心,他不吹灭”。他的宽恕仁慈,谦卑良善深深感动净化了罪人的心灵。路加福音7:36—50讲述了耶稣受邀到一个法利塞人西满家里做客吃饭时发生的故事。在西满家里,耶稣遇见了一位人人皆知的罪妇,她默默无声地靠近耶稣的脚边,用眼泪为耶稣洗脚,又将自己的头发为之擦干,并热切地亲吻耶稣的脚,抹上昂贵的香液……。我通过学习了解到在耶稣生活的年代,只有妓女是披头散发的,因此这位罪妇被人歧视,头发就是最明显的标志。她在耶稣脚边哭得那么伤心,足以说明她非常悔恨自己的生活状态,却又没有办法走出自己被唾弃的罪恶环境;她非常向往正常人拥有的尊严和爱的生活,而耶稣允许并接受这位妇人触碰自己的脚,更是当时的社会所忌讳禁止的。因此,当严谨奉行法律的法利塞人西满看到罪妇对耶稣施行这一切的时候,非常讶异和不安,他无法理解耶稣接纳允许的态度,甚至怀疑耶稣不是真正的先知。于是,耶稣为了教育这位法利塞兄弟,也为了让众人了解他真正的身份,更为解救这位痛苦的罪妇,赐给他尊严、希望和新生,耶稣对西满讲了一段比喻:“一个债主有两个债户:一个欠五百德纳,另一个欠五十。因为他们都无力偿还,债主就开恩,赦免了他们二人,那么,他们中谁更爱他呢?”接着,耶稣肯定了西满的回答:“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路7:41—43)——耶稣要通过这段比喻让西满了解到“得到宽免多的人在爱的付出上往往更慷慨,也更容易感恩”的道理,让人们看到眼前的罪妇真心悔过的诚意,她会因着自己所怀有的深厚歉意,定能更加珍惜所获得的赦免,更加热烈和急迫的去爱赦免了她罪过的天主。最后,耶稣面对法利塞人和同席的人这样谈论罪妇说:“她的那许多罪得了赦免,因为她爱的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爱的少。”并当着众人的面,对妇人说:“你的罪得了赦免,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回去罢!”(路7:47—50)

细细品味这段福音,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发生的情景多么令人难忘与震撼!当耶稣正和法利塞人西满及他的亲朋好友一起进餐,那个人人皆知却又避之不及的罪妇却出现在餐厅里,而此时的耶稣面对突如其来靠近自己脚边伤心哭泣的罪妇,不但没有推诿责难,反而还默默无言地全然接纳允许她的所有举动。这样的态度不论放在哪个时代都让人难以理解,但就是这样超越人性理解范畴的形象态度却是罪妇最需要,最渴望得到的无条件及无限量的包容接纳和仁爱尊重;同时,耶稣的默许宽容使罪妇深信耶稣就是那位已经来到人间的默西亚,天主的圣者。她在耶稣身上看见了天主的真实形象,感受到无限的体贴、尊重、宽恕和爱。耶稣用罪妇最渴望需要的方式来解救她那如同“压破的芦苇,将熄的灯心”一般痛苦脆弱的灵魂,赐给她希望、尊严和新生。从这个福音故事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主耶稣体察人心之细腻,对可怜脆弱的人灵之关爱是何等温柔仁慈,体贴周详!

在生活中,我们施行爱德时是否也学习了主耶稣体察人心的细致入微?我们对他人的关爱是否温柔仁慈,体贴周详?对待那些遭受沉重打击,内心承受极大痛苦和悲伤的人们,我们行善时能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体察他们的难处,尊重他们的感受,给予他们适宜和需要的帮助与关爱?因为我们可能在自以为是和粗枝大叶的善行中反而戳中了别人的软肋,触碰了他们的伤口和敏感点,反而使人在我们所谓的“我为你好”的行为中受到伤害。我有位好朋友的丈夫在四年前的旅游途中不幸因病去世了,当时她在异地带着四岁的女儿和赶来的家人一起料理完了丈夫的丧事。几天后,当我知道这事儿就赶到她的家中,为她送去粮油和慰问金,她拿出丈夫死前藏在家里的遗书,字字句句都透露着一个患有先天脑血管畸形狭窄的病人,在随时面临突然猝死的状态下对妻儿的深情厚爱与不舍。在遗书里,他对自己的妻子表达了令人心痛的歉意,并详细交代了家中财产的安排。好友告诉我,丈夫在死前的几年里拼命的读博士学位,外出上课,搞课题研究……想方设法为妻儿赚得将来的生活资费。听她悲痛地喃喃诉说,我握着她的手也任由自己的眼泪如溃堤般倾泻而下,没有一句话,只有心疼!之后的日子里,我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她:平时单位里发放的各种生活用品我总会为她留下一份,下班时避开人群交到她手中;她的孩子和母亲生病时,我单独到她家中送去医药费,避开其他前来慰问的亲戚朋友;过大小节日,我也总会为她送去各种节日食品;每逢新年和六一儿童节,我会为她女儿送去礼物,并和她一起带女儿到游乐场玩耍;我也从来不当着她的面谈论夸奖自己的丈夫,因为我知道她的伤口在哪里,理解她伤口的痛。同时我也懂得好朋友其实处处都小心翼翼地藏着自己的软肋,平时大大咧咧,喜笑颜开的面容下隐匿着一颗不愿让人看到的强烈自尊心。因此,我在对她的关爱上,特别注意体察她的脆弱敏感点和内心并未愈合的伤痛,站在她的角度尊重她的真实感受,尽力去做令她既无思想负担又能坦然轻松接受的帮助,竭力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善,而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她,如同“折断了压破的芦苇,吹灭了将熄的灯心”。

我对好友的理解体贴和全然的尊重使她对我特别信任。有一次她对我讲述了别人的善心令她局促不安的事:好友有一位关系不错的同事,由于双方的孩子年龄相仿,所以经常在一起玩耍。孩子们放暑假的时候,同事和丈夫邀约了另外的两个家庭一起自驾旅游,同时也非常热情地邀请她带着女儿一起加入自驾游,但是我的好友却拒绝了同事的好意,找了一个“担心女儿哮喘病发”的理由来回绝。但是那位同事十分执着热情,非要指出她拒绝的理由太牵强,反复强调参加自驾游的三个家庭的丈夫都很能干并乐于助人,万一中途发生什么事自有男士们来担当,还请自己的丈夫打电话来保证,说服我的好友。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位热情友好,与人为善的同事,但是好友对她的盛情却有无法言说的不安焦虑,她对我说:“渺渺,没有经历丧夫之痛的人是无法体会我的痛苦的,他们的家庭都是完整的,妻子、丈夫、孩子在一起是一个圆满的家庭,我处在这些完整的家庭中间会令我忍不住回想以前的美好时光,思念令我受不了……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会越发感到自己的孤独无助,自怜自艾的情绪也会悄悄浮上心头,完整家庭的欢声笑语更加衬托出女儿的可怜,我都有这样的感受,何况是只有七八岁的女儿,她的内心会有多么的难过!平时在我哥哥家里,哥哥的女儿撒娇要爸爸抱,我的女儿看见了,迫不及待地凑上前,也嚷着要舅舅抱,她那渴望父爱的心情多么迫切!我看着哥哥两手一边抱一个孩子真是辛苦,女儿紧紧搂着舅舅不肯撒手,看着她那可怜的样子,我真的好心酸,好心疼……我的家庭和离异家庭不同,离异家庭的孩子想爸爸了,可以随时见到,可我女儿呢,她想爸爸时却再也见不到这个人!”不知不觉中,我和她已哭成泪人……

是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行善的愿望,也有一颗同情人,怜悯人的真心,可是我们在行善爱人的时候,可不可以学学主耶稣的“良善心谦”?光有一厢情愿的善心是不够的,更需要我们拥有一颗谦卑的心灵,因为只有谦卑的心灵才不会对不同于自己生活经历的人妄下判断。谦卑使人懂得每个人就像世界上的树叶一样,没有一片是相同的,很自然,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去经历别人的遭遇,当然就很难真正理解他人的脆弱和内心的痛苦。而我们往往太自信骄傲,高估了自己对他人的了解,又太自恃头脑的聪明智慧,常常把自己认为是好的,善的,硬推给别人,口头禅多以“我”字当头——“我认为”,“我觉得”。这样,哪怕表面上看来是一种良善友好的建议,但往往也适得其反,不但违背了善的初衷,反而使他人独特的经历铸就的独特心灵受到干涉、侵犯或伤害。正如我的好友一再拒绝同事的好意后,仍然不断得到同事的良好建议和劝导:一会儿要她放下担忧,相信孩子的免疫力是强大的;一会儿又要她勇敢走出去,带上女儿见世面,开阔眼界;一会儿又劝导她乐观面对生活,放松心情,广交朋友……同事自认为无比正确,友好善良的建议劝导其实并不是我好友真正需要的,这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善意对人并非是尊重体贴,温柔心谦的关爱,那过度执着的热心实际上干涉了好友的情感空间,并成为她的精神负担。

我非常欣赏发表在天主教海门教区的互联网上的一篇文章,名叫《无声的尊重》,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一次真实经历:一群正在等待公交车的候车乘客,发现向他们走来了一位牵着导盲犬的盲人男子,没有任何人招呼那盲人,作者正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到队伍中,此时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已大跨步走到盲人身后,而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瞬间,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中达成一种和谐温暖的默契。一会儿,公交车到了,司机示意要搀扶盲人男子上车,却被礼貌地回绝了:“谢谢,不用。”盲人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儿没有流露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而这些过程,盲人却全然不知……很快,盲人到站了,他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刻的作者和阅读此文的我,都在沉默中体会到无声的关爱,细致的体贴,深沉的尊重。

反思从前,自己做过的太多“好事”,其实都不过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骄傲,当遭受伤痛与打击的心灵向我靠近,倾诉她们的遭遇时,我曾是那样的狂妄,“一针见血”指出对方的过失,以显示自己“明察秋毫,洞察事理的智慧”。结果到头来不但深深伤害了求助者的心灵,自己反而还成为一个最愚蠢,最无情,最不善的人。回想那一桩桩“好心办坏事”的往事,我在主耶稣面前深深忏悔,对所有我曾伤害过的人们一一念出姓名,请求她们的宽恕……仁慈的天主父,亲爱的主耶稣,我感谢您不断通过圣言的启示来教导我应该怎样体贴尊重他人,引导我去做一个真正良善心谦的基督徒。现在我深深懂得作为一个最卑微的灵魂,无法完全了解他人的痛苦,也没有力量去担荷、指引别人的灵魂走出脆弱和伤痛,更没有任何资格去评判别人的生活!唯有您——全知全能的主,您完全洞察明晰我们罪人的一切罪愆过犯与悲哀痛苦,唯有您能宽恕我们,救我们脱离苦海,获得解放!让我把自己和别人的一切软弱、一切痛楚、一切悲伤、一切无助都捧到您的圣心面前,不断祈祷,虔诚信赖……如此,亲爱的主耶稣,您一定会亲自牵着我们的手,步入您温柔仁慈,光明自由的国度里!主耶稣,慈悲的君王,我们信赖您!

 

重庆市天主教百合楼招待电话: 023-63829717

公司传真:63701903

办公邮箱:727582021@qq.com

公司地址: 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若瑟堂巷1号

公司标语:义无反顾,划向深处,以真理视教、传教、护教,全力构建完美的圣而公教会,弘扬基督福音

版权信息© 2017 重庆市天主教爱国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重庆云威科技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

渝ICP备08000053号-2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86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渝(2022)0000002